1. 科幻的巔峰

對《三體》作家劉慈欣最常見的評價是:他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文學提高到世界級水平,然而這個評價中的使命感與恢宏感,與劉慈欣本人的隨意、平和形成鮮明對比。
2009 年至 2010 年,劉慈欣陸續出版長篇科幻小說三部曲《三體》——《三體 1:地球往事》《三體 2:黑暗森林》《三體 3:死神永生》。這部科幻作品耗費了三年寫成,一出版即引起科幻文學界註意,影嚮力逐漸發酵,終成為過去 20 年最著名且最暢銷的長篇科幻讀物之一。
《三體》講述了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之間互相依存又對立的關系,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提出「黑暗森林法則」:宇宙如同一片黑暗的森林,每一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手,誰先暴露誰就先被滅掉。然而人類在暗黑宇宙中還是暴露了,作為一個整體,拯救世界的重任落在中國人身上。
《三體》三部曲具有的宇宙觀,兼具历史反思與道德探索,受到美國前總統奧巴馬、Facebook 創始人紮克伯格的追捧,成為全球現象級作品,創造了一個新的科幻神話。
2. 科幻的意義
劉慈欣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過兩段話,代表了他對科幻意義的獨特理解:
一。「科幻文學是不負責預測未來的。根據我對科幻文學的了解,真正預測了未來的科幻文學寥寥無幾。科幻文學的任務不是預測未來,而是把各種各樣未來的可能性排列出來。以《三體》為例,外星文明有多種可能性:有愛護弱小,尊重生命的;也有跟地球一樣不好不壞的;也有黑暗的、可怕的文明。美國一些科幻電影,比如《E.T》和《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就提供了與《三體》相反的外星文明可能性:一種充滿愛的文明。這些都是排列未來的可能性,總之科幻文學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預測未來。」
二。 劉慈欣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曾被問到:” 如果讓你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薦書,你會推薦甚麼書?”, 劉慈欣答到:
「我推薦習大大看《奇點臨近》這本書,希望他 在關註現實的同時,眼睛的餘光也看向一點點未來。
另外我也會推薦習大大讀讀有關「他者」或者「外星人」的書籍:阿瑟·克拉克的《2001 太空漫游》和《與拉瑪相會》(Rendezvous with Rama)。我不好意思推薦《三體》,《三體》太長了,阿瑟·克拉克那兩本都比較短。
不要以為這是在開玩笑,我是認真的。這麼大的一個國家,怎麼能不對「他者」有所準備?任何一個執政黨,也 一定要有想象力,具有線性的眼光和開闊的思路。」

《三體》英文版封面。COURTESY OF LIU CIXIN
1942 年,艾紮克·艾西莫夫在第一篇著作《我,機器人》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機器人三原則」。阿西莫夫認為,隨著機器的自主性越來越強,在人類生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我們需要更加明確的監管,來確保它們不會給我們帶來傷害。阿西莫夫也因此獲得「機器人學之父」的桂冠!

由此可見,科幻最重要的意義之一是:「未雨綢繆,對未來的可能性進行提前的探討,當有一天未來照進現實時,方能從容面對」。
3. 元宇宙 の挑戰者
《龍膠囊三部曲》是龍膠囊多維宇宙文明與地球的傳奇故事構成的龐大元宇宙科幻故事,也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誕生於元宇宙的科幻小說。
龍膠囊對未來極致發達的元宇宙進行了恢弘的構想,並對高度發展的虛擬現實技術有可能引發的社會道德與人性倫理問題,進行了深刻思考和有趣的推演。
故事分三部分講述:
1.《龍膠囊》:故事講述了地外文明遺跡 - 龍膠囊為地球帶來了高度發達的超現實虛擬科技,引發了國與國之間利用地外科技進行激烈的競爭;在經历了長期演化後,人類最終進入了極致發達的超級 AI 與超現實元宇宙時代,卻面臨著即將失去自我、全面崩潰的進化危機。
2.《穹頂家園》:故事講述龍膠囊作為地外文明遺留的超級戰略資源,對人類社會造成的撕裂與危機,同時帶來了重生希望;少數人類選擇了脫離超現實元宇宙,重新出發,飛向未知的超弦宇宙,尋找地外文明母星,探索永生的真相。
3.《最終幻想》:第 III 部將匯聚第 I、II 部作品的人物與故事線,講述人類即將開啓無窮平行宇宙,面臨前所未有的終極決擇 …

《龍膠囊三部曲編年史》中,我們可以一窺關於未來極致發達的元宇宙社會極為精彩的設想:
1.【元宇宙三原則】(第 1 部 - 第 2 卷 -12 章。 元宇宙三原則)
- 法則一 : 玩家能夠實時了解自己在元宇宙中這一事實
- 法則二 : 玩家可以無條件的自由退出元宇宙環境,回到真實世界
- 法則三 : 玩家不得在元宇宙環境中,直接或間接傷害真實世界中的自己或他人
法則一讓人不由自主的聯想到《盜夢空間》中那顆可以分辨現實與夢境的 旋轉陀螺,這可能是未來元宇宙應用的最主要法則之一。
2.【關於元宇宙中的時間壓縮效應】(第 1 部 - 第 3 卷 -14 章。 時光機)
元宇宙的時間壓縮效應,帶來了一系列有趣的社會倫理問題:
- 虛擬世界中加速的時間流逝,會讓你在真實世界也同樣老去麼?
- 時間壓縮技術能否實現公平應用,而不會淪為某些人群的特權?
- 時間壓縮技術是否能用於預測未來?
- 時間壓縮是否具備司法實踐意義,換言之,囚犯在元宇宙監獄中服刑是否有效?
- ……..
3.【第三次世界大戰】(第 1 部 - 第 2 卷 -11 章。 三戰 - 第一次元宇宙世界大戰)
「2057 年,在天堂島的孿生虛擬數字地球裡,全球各國政府迎來第一次危機推演,這是虛擬空間裡混沌和混亂的 50 年:「水癌、饑餓、戰亂、核戰意外爆發、全球核冬天,20 年以後 …… 人類近乎滅絕」。
一切在元宇宙全真虛擬世界裡與真實發生一樣的快速上演,30 天完成了 50 個地球年的演化。
終於,人類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也是第一次元宇宙世界大戰,在元宇宙中完美謝幕。」
4.【意識的真相】(第 1 部 - 第 3 卷 -18 章。 意識的真相)
「2835 年,生物大腦全息克隆打印技術的出現,讓人類大腦全量資訊得以完全拷貝,人類記憶資訊第一次在克隆體上完成了拷貝,為大腦意識的遷移打下了堅實的物理基礎。
2841 年,有著印裔與華裔雙重血統的科學家 Max,發布了驚世論文《論意識的真相》,提出了在時空一體化系統中,意識的唯一性遷移,是人類學意義上生命延續的可行方式之一。並且提出了在人類倫理道德學範疇上,宿主意識對自體的主動放棄,以及對克隆體的接納與合法授權,是人類意識遷移的物質基礎與倫理法規基礎。
《論意識的真相》首次揭示和證實了 “ 種子意識 ” 的存在,並將其命名為 -「阿賴耶識」(佛學中生命的本源);這是人類在生物醫學研究上前所未有的嶄新突破。論文最後總結道:種子意識,是人意識遷移的終極關鍵因子,突破種子意識的傳輸與遷移瓶頸,就可以實現所謂的 ‘靈魂附體 ’,人類將第一次擺脫原生肉體的束縛。」
還有「日本漂流」、「水癌」、「數字高邊疆的崩潰」、「前夜」等章節生動的描述了未來人類社會在面對巨災時,錯綜複雜、引人入勝的冷酷競爭與合作共存關系。
4. 元宇宙驅動科幻創新

科幻文學作為人類社會展望未來的瞭望塔,在整個人類科技發展史與近代文學史上占據著極其重要與獨特的地位,我們認為科幻文學作為元宇宙的發祥地與原力引擎,具有引領元宇宙和數字文創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
優秀科幻需要長遠眼光。新的創作也需要有遠景思維,著手於現實社會「基石」的科幻作品。希望《龍膠囊》這樣創新的元宇宙科幻,大膽探索科幻文學與人工智能、社群眾創、數字知識產權 IP、分布式創作、新型 DAO 協作、Web3.0 技術、數字經濟商業糢式 … 等相結合的創新途徑,勇於挑戰《三體》地位,成為新的裡程碑。
參考:
- 《龍膠囊三部曲編年史》:https://dragoncapsule.gitbook.io
文章來源於互聯網:《三體》的元宇宙挑戰者已經出現